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研究中心

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

新闻动态

祝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题会议暨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1-15
字号:+-14
浏览次数:

  12月6日,由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联合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共同主办、北京北一华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题会议暨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会议使用线上形式,并通过百度健康、腾讯会议进行直播。2022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治,携手向未来。为贯彻其精神,提升临床医生AD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机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工作的开展,提升公众对AD的认识和早诊意识,特邀十位在该领域颇具建树的专家授课。整场会议共分为三个部分。

1.jpg

  会议第一部分由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璎主持。

  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名誉主席、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彪教授致辞时谈到,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疾病,国际研究显示,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规划中,把阿尔茨海默病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研究及临床诊治作为医院重点,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地位,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希望普及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知识,让老人、大夫、基层医务工作人员更多了解这一疾病。我们特别强调对早期阿尔茨海病人的筛选与管理,希望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延缓这类疾病的发生,实现我们在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老人们能够更好高质量生活。陈彪教授在致辞中预祝此次大会成功。

2.jpg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认知亚专科带头人郁金泰教授作《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级预防》报告。他谈到,阿尔茨海默病是连续的疾病谱,包括临床前、MCI、痴呆等阶段,这有助于对该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他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包括记忆衰退、难以执行熟悉的活动、说话辞不达意等10种认知障碍早期征兆,同时讲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12种危险因素,探究了睡眠、血压、抑郁症、情绪、体重、白内障、户外光照时长、空气污染,睡眠运动久坐的联合作用与AD的关系,并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程综合管理华山模式。

  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精神科主任Jessen教授谈到,AD被分为6个阶段。主观认知下降是AD第二阶段出现的潜在征象,根据国际工作组2014年定义的SCD研究标准,与之前较好的状态相比,SCD患者自我感觉到越来越差的认知表现,这个感觉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如果做认知测量,个体的认知测量分数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这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不同,MCI在客观认知测试的结果是异常的。

  德国科隆大学医院精神科记忆障碍中心胡笑晨博士后带来了《主观认知下降跨文化比较研究》报告,她介绍了主观认知下降(SCD)的定义,以及它在AD谱系中的位置、SCD背后可能的文化异质性、SCD患者跨文化一致性(欧洲三国)分析、SCD患者的中德队列比较研究等,并回忆了2016年、2017年、2019年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双边研讨会,对SILCODE-DELCODE队列SCD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以及Amyloid PET做比较。胡笑晨谈到,中德跨文化队列取得了一致性结果:SCD患者的边缘系统功能连接较正常被试组显著提高,特别是海马回与右侧脑岛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SCD意识到自己认知能力改变时,一种大脑自发的补偿机制显著升高,另一个是显著升高的体察自己认知能力的自我意识;中德跨文化队列不一致的结果在于:淀粉样蛋白沉淀与功能连接相关。双方SCD队列的潜在神经病理改变存在差异,可能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样本的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抑郁程度等),淀粉样蛋白沉淀的程度等。这些影响因素是未来中德SCD跨文化一致性研究的重要目标。

  会议第二部分由国家应急医学中心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卫东教授主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主任孙林娟带来《痴呆早期发现及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她谈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预计到2030年9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可高达53.9%。孙林娟介绍了多种高危因素与AD发病的关系以及AD发病的6个阶段,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不同阶段的生动案例。孙林娟对比了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前者有明确的血管性脑损害。痴呆的中医认识,病机包括虚痰热瘀,病位包括“心藏神,主神明”“肾藏精,精生髓”“脑髓说”。阿尔茨海默病多见阳虚证,痰浊证,血管性痴呆多见阴虚证、血瘀证。孙林娟介绍了痴呆早期发现的七条自测方法,并强调通过太极等运动方式预防痴呆。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康复科、老年四科主任张滢教授带来的讲题是《认知障碍老人精神行为症状的辨识和应对》,他介绍了BPSD即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情感症状、精神症状及行为症状。认知障碍患者会打人是怎么回事?他谈到,认知障碍患者易激惹与激越发生率较高,重者会有攻击或暴力行为。BPSD患者的理解辨认能力也会下降。对待BPSD患者,可以尝试分散注意力,试图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愤怒或沮丧,使用震惊技巧顺势而为劝哄老人,鼓励患者与其他人保持联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宇教授分享了AD病例金某某患者的随访三年量表与核磁脑萎缩分级变化、AD相关脑区体积变化等,从病人治疗过程中不难发现,药物研发进程也发生改变,疾病修饰性药物的作用愈发显著,像是甘露特钠应对AD具有多重机制。“本病例符合2018年NIA-AA的 ATN诊断标准的早发型AD诊断,早期21个月虽经过经典方案治疗,但认知能力仍明显下降,疗效不能达到延缓病程的目的,应用甘露特钠后,认知能力趋于稳定,经过90周的随访,目前整体认知功能稳定,无明显下降,提示甘露特钠具有修饰疾病和减轻症状的作用,可以让轻、中度AD患者受益。”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胡华教授在其《肌少与认知障碍》发言中指出,肌少症可通过肌肉量、肌肉力量、躯体功能等进行评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早期AD患者,也有较高的肌少症患病率,并随着AD病情加重,肌少症患病率增高。“肌少症与AD明显成正相关。”胡华教授进一步指出,女性肌少症患者尤其要注意防范AD。肌少症与AD为何有关?她谈到,二者有一些共同途径,例如控制运动与认知的大脑趋于存在重叠;脑白质高信号与步速变化密切关联;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同时影响肌肉和认知功能。对于AD患者肌少症干预,需要营养与康复双管齐下。

  唐山市中心医院神内三科主任李瑜霞教授带来甘露特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分享,指出肠道菌群与A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AD患者中,肠道菌群失调会增加肠道通透性,诱导免疫系统的激活,增加神经炎症状态和脑内Aβ沉积。她谈到,甘露特钠可以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转运而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甘露特钠可以明显减少转运基因动物脑内Aβ沉积。

  会议第三部分由韩璎教授主持。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郭燕军副教授同大家分享了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正治疗新进展。在AD研发药物过程中,2019年年底,国产甘露特钠上市,当时在国内有一定争议,但是临床使用还不错,哪些病人单独用药、哪些病人需要联合用药还需要在临床中摸索。AD的研发药物,去年6月7日Aducanumab获得FDA批准,重燃了淀粉样蛋白领域的信心,成为全球首个及唯一针对AD明确病理机制的治疗方法。她指出,疾病修正治疗(DMT)可延缓AD疾病进程。抗Aβ治疗在AD新药研发领域进展最为显著。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核心。

7.jpg

  韩璎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宴,大会讲者带来了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新资讯、新成果,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与工作思路,希望通过今天的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的公众意识与工作水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携手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