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在《Science Bulletin》 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871438、61633018、81571062、81471120、61431012、81430037)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5904, 2016YFC1306300)等项目资助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韩璎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勇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利用大样本量的AD患者rs-fMRI的多中心数据,提供了AD患者相比较于正常老年人,可重复的低频振幅异常改变模式。并且,在正常老年人与AD患者之间的过渡阶段,aMCI患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异常脑活动改变模式,提示了AD导致脑活动出现异常为逐渐演变的过程。另外,AD及aMCI患者中出现脑活动异常的脑区,所展现出的异常脑活动,与客观认知表现显著相关,即异常的脑活动可以被患者的认知表现从行为学角度所证实。进一步,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类分析,预测诊断。分类结果证实所发现的脑活动改变模式在多中心不同来源数据中的普适性,及其应用在全新数据时所表现出的可重复性,进一步提示功能磁共振成像未来作为AD患者诊断标记物的可能性。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所发现脑活动改变模式的生理意义,与以往独立AD患者研究中的PET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出现异常脑活动的脑区在PET结果中也有相应的异常改变,即本研究所发现的AD患者的脑活动改变,可以被AD患者的皮层代谢改变和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所印证。体现了本研究结果对今后成为对AD患者及MCI患者进行诊断分类及对AD疾病进程预测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标记物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以《ASAF: altered spontaneous activity fingerprint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multisite fMRI》为题,已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今年JCR Q1区排名前列,最新影响因子6.277)在线发表。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韩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刘勇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研究生李嘉辰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金丹博士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
韩璎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负责人;SILCODE研究项目牵头人;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首届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委会委员。
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00-2001年国家教委留学基金委选派赴法国里尔地区医疗中心Roger Salengro医院神经内科记忆中心深造。200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自此主要从事AD临床诊疗和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工作。
近5年在国际权威期刊Theranostics(IF: 8.063)、Radiology(IF: 7.608)、Science Bulletin (IF: 6.277)、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IF: 6.142)等发表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关注。目前担任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新技术研发”(2016YFC1306300)子课题组长;分别主持、参与国自然重点项目各一项(61633018、81430037);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30970823,31371007);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161009);分别主持、参与北京市科委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各一项(Z131100006813022, Z161100002616020);参与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项目 (16JL-L08);主持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60101)及顺义区卫计委资助“AD临床前期SCD筛查”流调项目,累积获得国家及北京市等课题经费资助近1000万元。
刘勇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脑网络及其临床应用。200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200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项目研究员和研究员;期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剑桥大学访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6篇,H-index 25。目前任多个SCI期刊编委和客座编辑等学术职务,担任北京市神经学会青年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职务。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入选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青年骨干、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等;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学术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