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会议
第四届吴阶平老年医学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25日,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吴阶平老年医学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推动国内外老龄化现状、基础研究成果以及转化应用治疗等内容的交流,受邀专家对当前老年医学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Raul Mostoslavsky教授
论坛伊始,哈佛大学麻省综合医院Raul Mostoslavsky教授以“将代谢与表观遗传、癌症相联系:从SIRT6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为题进行报告。Raul Mostoslavsky教授介绍了长寿蛋白SIRT6通过控制糖酵解活性以及核糖体基因表达介导的肿瘤抑制功能,SIRT6的缺失会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可塑性”。Raul Mostoslavsky教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通过SIRT6将衰老与代谢、表观遗传相联系,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做出了重要提示。
韩敬东教授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韩敬东教授围绕人类衰老进程中的异质性进行了报告。“每个人衰老的速度都不一样,尤其在中年时期差异最为显著”,韩敬东教授团队将机器学习与人脸特征、血液转录组相结合,开发了可以用于评估衰老程度、测定衰老速度的算法,并指出衰老导致的转录组变化和口腔微生物组成及生活习惯具有密切联系。这种算法模型对生物学年龄预测、衰老机制研究、抗衰老药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陈彪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彪教授对衰老、衰弱症(frailty)以及老年疾病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衰弱症作为一种由环境压力所引起的健康状态下降的临床表现,其形成很大程度上与衰老进程相关。衰弱症的具体表现有骨骼肌衰老、神经性厌食症以及骨质疏松等,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导致机体功能缺陷。陈彪教授及其团队利用ICOPE(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手段针对衰弱症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机体功能缺陷的概率,以促进人体的健康衰老。
刘光慧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刘光慧研究员介绍了结合基因编辑等技术、以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干细胞模型对衰老特征和机制的研究,讲述了SIRT6、NRF2、FOXO3等基因在发育、早衰和血管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利用这些工具可以用于筛选高效抗衰老药物以及治疗衰老导致的机体失调。同时,还介绍了VC用于减缓Werner综合征早衰特征,利用YAP、FOXD1、KAT7等基因对骨关节炎进行基因治疗研究等成果。刘光慧研究员讲述了从衰老机制到衰老干预等一系列内容,大大加深了听众对于衰老的理解、推动了延缓衰老新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周旭明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周旭明研究员带来了关于长寿命哺乳动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报告,从基因共线性、适应性演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裸鼹鼠和海狸的遗传特点,并结合功能分析说明了这些特点与长寿命之间的关联,这一研究拓宽了长寿研究的科学视角,为长寿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曲静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曲静研究员介绍了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食蟹猴卵巢衰老的研究。她提出卵细胞新型分子标记物的鉴定,并且伴随衰老卵细胞与体细胞均出现氧化应激损伤增加,但不同抗氧化基因发生了细胞类型特异的表达下调,为人类卵巢衰老相关疾病的新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默识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宋默识研究员以“线粒体在心脏退行性变化中的调节作用”为题进行了报告。她介绍了Mfn2-AA(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的一种突变体,无法与E3泛素化连接酶Parkin相结合)通过干扰线粒体自噬和生成,进而导致心脏线粒体发育缺陷的可能性,并说明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力学特征直接影响了线粒体自噬。而这种动力学的失调会加速小鼠心脏中的线粒体衰老以及心脏的退行性变化,对心脏衰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维琦研究员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张维琦研究员报告了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食蟹猴动脉衰老的课题,探讨了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在衰老过程中各细胞类型的变化。重点讲述了动脉衰老中的关键基因FOXO3A的作用,指出FOXO3A的缺失会显著降低人类动脉内皮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介绍了FOXO3A的关键靶基因以及FOXA2对其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为灵长类血管衰老的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
报告人合影
此次“吴阶平老年医学论坛”内容丰富且方向前沿,引发了参会人员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各自在衰老研究上的新观点新看法。在场专家也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认可和支持,认为今后还需要更多的交流机会来推动衰老研究的长远发展,也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科技创新力积累力量。